JIANYE MAGAZINE
過去三年,面對時局變化,全體建業人積極應戰,主動設立工作指導原則、調整工作著力點、提高工作標準、弘揚拼搏精神,在調整機構、牽手國資、“三大戰役”及戰略優化的過程中,凝練出了“不留退路就是最好的出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等優秀的團隊品質。今后要繼續端好品牌飯、手藝飯和勤奮飯,堅守“三個底線”,堅守企業信念和企業文化。
——摘自老胡在2023年管理年會上的講話
“歷史不會辜負實干者”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歷史不會辜負實干者?!痹?023年春節團拜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過去一年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來之不易的成績,深刻指出“我們靠實干創造了輝煌的過去,還要靠實干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人民日報評論》
中國有望成為今年全球增長的最大推動力
隨著疫情防控的各項措施優化調整,今年經濟恢復發展將明顯好于去年。經過努力,我國經濟會實現整體性好轉,經濟增長速度達到正常水平是大概率事件。在世界經濟持續下行的大背景下,中國有望成為今年全球增長的最大推動力。
——《經濟日報》
“地方兩會”重磅信號:支持住房消費,激活樓市
對比往年,激活房地產市場被多地列為2023年穩增長重點工作之一。其中,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防范化解地產風險、保交樓、穩民生,都成為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中高頻出現的熱詞。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落實好提振市場信心90條措施,激活房地產市場,落實首套房貸款支持政策,優化二套房認定標準,滿足剛性住房需求和改善性需求。
——《中國房地產報》
生育支持措施≠鼓勵婚外生育
即將施行的《四川省生育登記服務管理辦法》,取消了對登記對象是否結婚的限制條件,引發有關生育和婚姻脫鉤的討論。中國人口學會會長翟振武評論,婦女生了孩子,拿著出生醫學證明與身份證,報告登記和上戶口沒問題,不用問父親是誰,無論你是已婚還是未婚,甚至是婚外生育,這一切都不再過問。但從另一角度說,這就是一個登記制度,并不意味著承認婚外生育是合法的,也不是承認這是道德正確的。不要把這當成一種“正確與否”的認可,從客觀上來說,不是“允許”,是“包容”了。
——《澎湃新聞》
年輕人“報復性”還房貸銀行急了
最近,“提前還房貸”的熱度再次上漲,網友開玩笑說,年輕人“報復性”還房貸,銀行急了。相應的是銀行還貸門檻較大幅度增高。比如還貸需額外收取違約金,線上預約還貸名額比搶春運高鐵票還難,一些地區銀行,干脆關閉線上預約通道,只能線下預約。但即便如此,還貸人也經常會遇到或額度約滿,或要排隊幾個月的情況。欠錢的人拼命要還錢,債主卻千方百計阻止還錢,如今的這個現實可真有點魔幻。
——《錢江晚報》
餐飲消費、景區旅游等成今年春節消費吐槽熱點
據文旅部測算,今年春節全國國內旅游出游3.08億人次,恢復至2019年同期88.6%,實現國內旅游收入3758.43億元。去年全國居民多存出了8萬億元的存款,似乎也該花出去以促進消費,可旅游區的商品溢價已經高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物價上漲若和消費體驗匹配,人們自然樂于買單,如果旅游體驗不佳,于人山人海中迫不得已地掏空行囊,恐怕會改變其旅游偏好。
——《三聯生活周刊》
熱播劇為啥能成“帶貨王”?
《狂飆》劇中商品熱度飆升:美食腸粉、豬腳面火出圈,《孫子兵法》更是成為電商平臺銷冠……這些年,隨著電視劇產業高質量發展,一部劇帶火一件商品、一個景點乃至一座城市的例子屢見不鮮,作為最貼近大眾的文藝形式之一,電視劇的真正意義不僅是創造多少收視率,更重要的是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引領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犊耧j》之所以能成為“帶貨王”,關鍵是引發了大眾的情感共鳴,有令人可親、可信、可感的人物形象作支撐。潤物無聲更能深入人心,這樣的“帶貨王”才有更廣泛持久的影響力。
——《36氪財經》
年輕人為什么不愛聽專家建議?
“專家建議”頻頻霸屏,網友卻用魔法打敗魔法,“說的好,下次別說了”。專家建議為何突然“不香”了?數字經濟智庫副院長儲殷指出原因:其一,如今的專家建議質量太低了,看上去好像是給年輕人的,但實際上根本就不知道當下年輕人的處境;其二,物聯網打破傳統權利關系,反智人群獲得了話語權,一些“偽專家”隨便給自己冠上一個頭銜,就可以在網絡上大講特講,大大降低專家公信力;最后一個原因是因為當下年輕人更加自信了,有主見有想法,他們對事物的理解和關注不應當被某種觀點斷定。
——《Vista看天下》
1月19日,建業集團2023年管理年會在開封建業鉑爾曼酒店召開。集團董事長胡葆森、聯席董事長劉衛星、副董事長王俊,集團總部及四大業務集團代表共110人出席會議。集團黨委書記、副總裁代紀玲主持會議。
老胡作開題報告。他首先帶領大家回顧梳理了過去的三年建業經歷了什么。面對變化,全體建業人積極應戰,主動設立工作指導原則、調整工作著力點、提高工作標準、弘揚拼搏精神,在調整機構、牽手國資、“三大戰役”及戰略優化的過程中,凝練出了“不留退路就是最好的出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等優秀的團隊品質。并強調建業今后要繼續端好品牌飯、手藝飯和勤奮飯,要堅守“三個底線”,要堅守企業信念和企業文化。
談及突圍,老胡從意識之障、能力之障、傳統習慣之障三方面對全體建業人指明了方向。他指出,全員上下要有憂患意識、協同意識;要提升認知能力、行動能力、創新能力、超越自我的能力;要適時動態地調整傳統工作標準與方法、考核標準與方法、評價標準與方法、獎懲標準與方法。老胡強調,集體突圍必需聚焦管理,刀刃向內是當下必然的選擇。
隨后,建業地產CFO趙瑞昆、建業新生活CFO馬楠先后作主題分享。趙瑞昆在《刀刃向內,聚焦管理,打贏2023翻身仗?建業地產2023年考核思路的匯報》中,依據對當前形勢的研判,對建業地產2023年各階段提出了具體的管理要求及策略,并在明確核心考核指標的基礎上確定了詳實的考核思路及管理要求。馬楠以《全員作戰,管理突圍?后疫情時代物業管理模式的探索》為題,從物業管理收入、人工成本率、滿意度等維度詳細闡述了物業管理的七大指標體系建設,對建業新生活物業管理提升進行有效探索。
建業集團副董事長王俊分享了對“聚焦管理、集體突圍”的思考。他認為,聚焦管理首先是態度問題,其次是思路問題和方法問題。工作過程中要自覺規避學而不思或思而不學的陷阱,要知行合一。而集體突圍最先要解決的是意識問題和規則問題。
與會人員認真聆聽了報告,并進行分組討論和分享匯報。隨后,各業務集團代表分享了參會體會和啟發,也進一步明確了今后工作目標和方向。
建業集團聯席董事長劉衛星最后作總結講話,并就會議精神學習、目標修訂、措施完善、主動協同等內容提出了要求。他強調,協同既是實現集體突圍的重要方法,也是建業全產業鏈的一個獨特優勢。全體建業人堅定信心,就一定能夠實現集體突圍。
來路以鑒,前路可期。在需求回暖,宏觀經濟形勢、營商環境改善還需時日的情況下,我們如何開啟2023年?編輯部整理出老胡在管理年會上的講話,與全體建業人共勉。
春節期間,在座的很多高管、員工,大年初一可能還在售樓部。我們要把掌聲送給在節日期間還一直奮戰在一線的員工,以及我們苦熬了365天的自己。
我提前一個月就在想,今年的年會在哪兒開?后來為什么提議在鉑爾曼呢?今天在座的很多高管應該意識到,因為2020年1月中旬,建業集團的管理年會就是在這兒召開的。那個年會結束之后不到10天,武漢的疫情在2020年的元月16日發現,21日開始出現了大面積的感染,23日實行“封城”。所以,從2020年的1月16日或者說1月23日“封城”到今天整整三年了。如果我們不是刻意地坐下來回顧我們走過這三年路的每一天、每一周、每一個月,可能你就不能夠準確地像以往一樣說出來哪一件事究竟是2020年、2021年,還是去年發生的。因為這三年的時間對我們來講慢如熬油,快如過隙。資金條線的同志們可能老盼著過周末,因為周末不需要支出了。銷售的同志們就盼著周末,到訪的客戶可以增加一些。所以今天這個年會放到鉑爾曼有特殊的意義,重新把你拉回到2020年1月中旬的起點上,幫助回顧這三年我們是怎么走過來的。
我今天講“聚焦管理、集體突圍”,這個題目是我春節期間一直在想的。強化管理我們喊了很多年,有沒有比強化更能表述我們對2023年工作的要求?那就是聚焦,把幾乎所有的精力放在管理上,而不是放在營銷上,也不是放在拓展上。因為管理是向內,拓展是向外。2021年管理年會的主題是:擴大根據地 服務大中原。2021年7月中旬的雞公山年中會上也提到要“鞏固根據地、服務大中原”,那是要從300公里走向500公里的,現在不一樣了。從2021年7月20日暴雨之后,上天提醒了我們,要收縮,要止步。所以這次的聚焦,就是要把我們絕大部分的精力聚焦到管理上。然后要強調集體突圍。我記得在春節前的最后一次地產集團作戰會上,地產總部的高管、16個城市公司的總經理和專業公司的總經理坐在一起,講了為什么要如期歸還美元債,為什么要協同。這也是今天我們為什么要強調“集體突圍”的原因。要想集體突圍,必須聚焦管理,當拓展和營銷失去了應有的作用時,刀刃向內是必然的選擇。
一、應對三年疫情之策
站在這樣一個時點上,為什么要把過去的三年放在一起呢?其實過去的三年也恰好分了兩個階段,就是2020年的春節到2021年的“7·20”暴雨,恰好是一年半時間;“7·20”暴雨到現在又恰好是一年半時間。第一個階段,疫情對我們來講,在2020年1月春節過后,一切都是不確定的,樂觀地估計,有可能像2003年的SARS一樣,半年就過去了,但也有可能有新的情況出現。2020年3月初,我們召開了疫情之后的第一次線上會議,那時候我們還不習慣在線上開那么大規模的會議。在那次會議上,我提出了對疫情初步的判斷,無論是半年過去還是一年過去,我們對疫情所帶來的沖擊一定要充分地估計、動態地計劃,一定要在疫情下創新地工作,然后要靈活地應對。這個指導思想貫穿了我們過去三年整個過程,我們也是這么做的,只是說我們無論如何充分估計,最后發生的事情實際上都超出了我們的判斷。
在“7·20”暴雨之前那一年半時間,集團在疫情下也還是穩健地發展?!?·20”暴雨三天把三年的雨量全部傾泄下來了,那不叫下雨,叫泄水。鄭州平均年降雨量通常在600毫升上下,少的時候是500毫升多,多的時候也沒超過700毫升??稍?021年7月20日下午4點鐘前后一個小時,傾泄了201毫升的雨。在這個過程中,特別感謝我們的團隊和今天在座的指揮員,在你們的帶領下,很好地貫徹了這四個工作方針(充分地估計、動態地計劃、創新地工作、靈活地應對)。而且就工作的著力點,在2020年3月那次會議上提出了更加具體的要求,放在“去庫存、追欠款、推新盤、堵漏洞”上,這是我們這幾年一直在做的事。
在2021年“7·20”暴雨之后,我們進行了認真的反思。在大中原戰略暫緩之后,提出要把企業“做少、做小、做好”,開始逐步關閉很多不創造短期收益的賽道,提倡要“做精、做新、做快”。因為只有“做精、做新、做快”,才能實現“做少、做小、做好”這一指導思想。后來我們又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標準,責任到人、時間到天、獎懲到位。責任到人,我們的工作標準,原來經常是責任不到人的。時間到天,原來是不到天的,實際上對于某些崗位,特別是資金條線,大多數時間是按小時計算,甚至按十分鐘計算。獎懲到位,這是我們的要求,也是我們追求的標準。在這個過程中,我也特別感謝一線的指戰員和在總部的指揮員們“朝8晚8”的工作,提出來“不留退路就是最好的出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還提出來很多聽了之后令人非常感動、非常動容的豪邁追求。
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對機構進行了幾次調整。每一個指揮員、每一個戰士面對每次機構調整都表現出服從、配合和調整、適應,像去年兩次重大的調整,每次調整都收到了比預想更好的結果。去年剛剛打完“夏季會戰”“秋季保衛戰”“冬季攻堅戰”這三場戰役,我們依然超出第二名兩倍以上。過去的三年,每個人都可以增加內容,看了喻院長的文章,我這兒做了很多省略和刪減。(《大歷史觀下的建業》《致敬至暗時刻頑強堅守的建業人》)
二、應對之果
過去這三年,我們取得了什么樣的成果?從思想上還是有收獲的,大家都知道“三碗飯”“三個反思”。后來我又提出了“三個判斷”“三條底線”。這是我們過去三年思考的成果。
到現在我們不能說健康地活著,但我們還活著,我們按時償債、不暴雷、拒絕躺、保持領先,我們“不賴帳、不躺平、不居第二”三條底線里的第三條底線——“不居第二”,就是我們30年前提出的“永不妄稱第一,但絕不甘居第二”,這一企業精神一貫是我們自己的追求和標準。叢林法則是適者生存,市場第一和第二的差距是自然界的規律,我們說“不居第二”是我們的追求,也是生存的智慧。
三、突圍方向——消除“三大障礙”
因為三年的發展成果很多,我就不一一講了,我今天講的重點是下一步突圍的方向。
我們強調集體突圍。如果想突圍,我們必須要跨越、要消除“三大障礙”。如果從人的角度來講,人最大的挑是戰勝自我、超越自我,而超越自我最大的障礙也是這三大障礙?“意識、能力和習慣”。在我的方法論里,因為意識決定了行為,行為決定了習慣,習慣決定了結果,實現集體突圍必須消除這“三大障礙”。
(一)意識之障
例如憂患意識。平穩意味著可能失去憂患意識,在工作強度起伏不大的崗位上,就有可能造成憂患意識不夠,這個不夠不是我們主觀上的愿望,是因為你的這種崗位和這種工作性質。例如協同意識。從業態上來講,每個板塊都不是一個獨立的存在,要上下同欲,共同發展。其他意識,大家自己去找,找不健康的、不符合集體突圍的總戰略要求的意識究竟還有哪些。
(二)能力之障
我們現在的認知能力、行動能力、創新能力、超越自我能力,這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一是認知能力。我們在認知能力、行動能力、創新能力、超越自我能力上還有很大的認知空間,為什么?是因為你的視野、你的格局、你的學習能力、你的領悟能力限制。當市場增長乏力,消費欲望減弱的情況下,節約成本究竟有多少方法可以節約?挑戰的是你的認知能力。所以提高認知能力于一個人而言,于一個組織、于一個城市、一個政府而言,永遠在路上。
二是行動能力。很多人解決了認知的問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不是必然。認知是行動的前提,但行動絕對不是認知的必然。有些人夸夸其談,認知能力很強,但大多數甚至是絕大多數人行動能力和認知能力是不能劃等號的,包括我自己,需要大家一起反思提升。
三是創新能力。今天在場的我年齡最大,當然我不能說拿著我這個年齡,好像我的創新能力就可以弱一些,你們年輕就必須要強一些。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不應該很難,它跟年齡和精力是有關系的,但從能力上來講,精力雖然是能力的一個組成部分,但不等于能力,能力是一個綜合概念。所以在創新能力上也是無止境的。我們文旅運營得好,絕對是一個創新的結果。如果拿著十年前我們當時啟動文旅時候的認知和創新能力,甚至拿著電影小鎮三年多前的經驗套到只有河南,只有河南也不會有今天的局面。因為兩個業態不一樣,一個叫游客,一個叫觀眾。得到的感受也不一樣,一種是輕松、緩和、詳和;另外一種有可能是低沉,更多的是震撼。這兩個項目你拿著同樣的工作方法、同樣的營銷思路,能夠得到兩個不同的結果嗎?這種創新能力每天都要在挑戰中,因為市場在變化,從經營的角度來講,創新能力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四是自我超越能力。我一直在強調一句話,今天再次提醒各位,當你在一個市場領先之后,特別是長期領先之后,特別是經歷了行業的低谷依然保持領先之后,我們的競爭對手就剩下一個,就是昨天的自己。昨天的自己究竟有多少問題,也是我們今天下午要花兩個小時去討論的。第一部分看我們做對了什么、我們做了什么,第二部分我們取得了什么成果。我們要通過對過去三年的總結,從勝利成果中汲取更多的正能量,汲取更多的智慧,甚至也汲取更多的教訓。因為每個板塊的障礙不一樣,甚至每條線的障礙也不一樣,也就是你的短板,你要想突圍,哪些是必須克服的短板。虧損是大家都看得出來的,關鍵是能不能找到別人不能看得見的短板,制約我們或者導致我們集體突圍失敗最核心的障礙是什么。
(三)傳統習慣之障
我們傳統的工作方法與標準、傳統考核標準與考核方法,傳統評價標準與方法、傳統的獎懲標準與方法,還能適應今天的市場現實嗎?我們在近三十一年發展中,已經形成了一套工作標準和工作習慣,我們產品都已經標準化了,但那些標準還適應不適應現在?各板塊要根據新的市場情況與自身實際,打破傳統習慣之障,從工作方法到工作標準,從考核方法到考核標準,重新思考制定。
四、追求卓越、堅忍圖成
30多年來,我們一直強調建業人的精神?“追求卓越、堅忍圖成”。大家想想,你現在可能才認識到為什么用了“堅”,意味著堅強、堅毅、堅守。為什么用這個“忍”,沒有用“堅韌”的“韌”?因為你不經歷“7·20”暴雨之后的苦難,一個企業要想從平庸走向偉大、從偉大走向卓越,沒有這種企業精神你是做不到的。在中國城鎮化的過程中,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全體建業人自始至終都在追求著這種企業精神。我們始終秉持著“走正道、務正業、守信用、負責任、肯吃虧”企業文化,在這樣的文化自信下,我們秉持著“追求卓越、堅忍圖成”的建業精神,我相信我們會在跨越低谷之后,在市場復蘇已成定局之后,會繼續用我們的企業精神,迎來集體突圍,健康地生活下去。
(本文依據老胡在建業集團2023年管理年會上的講話整理而來,偏口語化,有刪減)
三年前開始的建業抗疫突圍之旅,是在各項業績亮眼的“高臺”上開始的。
建業三年抗疫突圍進行曲的有益啟示:證明了至暗時刻堅守的價值和意義,證明了穩經濟先要穩企業的道理,證明了企業信譽和品牌應對危機至關重要,證明了優秀民營企業的體制優勢是應對風險危機的利器,證明了營商環境是企業健康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2023年1月29日,建業集團管理年會在開封建業鉑爾曼酒店舉行。百余名建業旗下各業務集團高管集聚一堂,共商企業發展大計。
建業集團董事會決定把今年的管理年會放在鉑爾曼酒店開,應該是有深意的。三年前的2020年度建業管理年會就是在這里召開的,幾天后的1月23日,武漢封城,全國進入防疫模式。這次“故地重游”,建業高管們一定心生感慨,撫今追昔,不免思緒萬千······
(一)三年前開始的建業抗疫突圍之旅,是在各項業績亮眼的“高臺”上開始的。
讓我們把時間拉回到三年前。那時候的房地產業,風和日麗,高歌猛進,建業的業績也達到了歷史高點。
數據顯示,2019年,建業集團實現銷售總額1207.62億元,同比增長48.72%;納稅額64.19億元,同比增長18.87%;年末總資產達到1442.65億元,同比增長33.47%。地產業務輕重并舉,全年銷售金額突破千億,在全國房地產企業排名第27位,較2018年上升15個位次;銷售面積1510.7萬平方米,排名第10位,較2018年上升7個位次。
持續推進省域化戰略。完成了122個縣級及以上城市的全覆蓋,地產業務在河南市場占有率達到11.2%,在18個省轄市中有14個城市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
業態布局進一步完善。初步形成了以四個上市公司、八大業務集團為主體框架的“四梁八柱”商業生態系統。
各類榮譽紛至沓來。建業集團再度入選《中國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優秀案例》;中原建業榮獲“2020中國房地產代建領先品牌(第二名)”;建業新生活集團獲評“服務百強企業12強”;建業筑友智造獲批裝配式建筑行業首個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業旅游榮獲“年度最佳旅行服務獎”;建業 電 影 小 鎮 獲 批“國 家4A 級 旅 游 景 區”,榮 獲“2020中國最具人氣文旅目的地”。
(二)2020年的建業,應對突發疫情,抗疫與發展兩手抓,取得令人欣慰的業績。
2020年的建業管理年會,主題為“同心筑夢 不負韶華”。會議確定的2020年銷售額要突破1500億元,增長24.3%。
為此,年會決定出臺重大舉措,整合業務為地產集團、中原建業集團、新生活集團、筑友集團、不動產集團、投資集團、教育集團和足球俱樂部,設立東、西、南、北、中五個大區,打造“八大業務集團+五大戰區”組織架構。核心是重心下移,做實大區。為此,建立和完善了大區聯席會定期會議機制,持續放大協同效應。
順應河南城鎮化發展需求,積極探索城市運營業務,推動由新型生活方式服務商向中原城市運營商轉型升級,推動實現對C端、B端和G端客戶的立體化全方位優質服務。嘗試啟動建設4.0大服務體系。
2020年1月25日,河南啟動疫情防控一級應急響應。按照各級黨委政府的要求,建業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經受住了前所未有的磨難和嚴峻考驗。
建業集團迅速建立起抗疫防線。1月26日,建業即向河南省慈善總會捐贈1000萬元人民幣,設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專項基金。建業黨員、員工、業主、球迷等捐贈款物174.8萬元。建業克服各種困難,第一時間向美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澳大利亞、捷克等12個國家和地區的豫籍僑胞捐贈口罩超55萬只。經過不懈努力,建業實現了當年28291名員工“零感染”的目標,保衛了337個小區和近百萬業主的健康安全。
2020年3月初,建業全員進入戰時狀態,董事長胡葆森審時度勢,適時提出了“充分地估計,動態地計劃,創新地工作,靈活地應對”總體工作方針。
在老胡率領下,建業勇于識變應變,在積極求變中育先機。在疫情肆虐、市場驟冷的形勢下,集團迅速啟動戰時機制,實施組織變革,優化權責體系,保證前線戰事快速決策。
——將全年的有效工作時間劃分為“4-4-2”(3-6月、7-10月、11-12月)三個階段,制定了地產主營業務三個階段的發展目標,成立作戰指揮部,發出了打響“4-4-2”三大戰役的指令。
——堅持底線思維,確立了地產基本盤“大勝、小勝、不勝”的界限和指標,著眼最困難的情況,確定了保
生存的底線增長指標。
——啟動的地產周度“直通前線”作戰指揮會議制度延續至今,極大地提高決策的時效性和精準性。
——堅持把風險防控貫穿到各領域和全過程,著力提升財務抗風險能力和存量資產運營能力。要求全員做好過苦日子、難日子的長期準備,主動走出舒適區,涵養勇于擔當、突破自我的品格。
經過集團上上下下艱苦卓絕的努力奮斗,在極為不利和困難的外部環境下,2020年,建業實現銷售總額1274.8億元,同比增長5.3%;納稅額66.5億元,同比增長1.8%;資產規模1678.9億元,同比增長8.1%,交出了一份令人欣慰的答卷。
(三)2021年的建業,遭遇疫情、災情、輿情多重壓力,負重前行,取得超預期成績。
建業2021年度管理年會,于2021年2月27日在南陽建業森林半島假日酒店召開,會議主題為:擴大根據地 服務大中原。
會議認為,當前,建業總體上進入“大運營、大協同、大循環”發展階段,建業集團戰略成果鞏固期、管理能力提升期、組織結構變革期、發展模式創新期、戰略擴張探索期、城市運營突破期等階段性特征日益明顯。
老胡提出,面對“六期疊加”的新形勢,必須增強機遇意識、方向意識、卓越意識、創新意識、成本意識、精進意識、責任意識、風險意識。根據老胡的提議,董事會研究決定,在20年省域化戰略基礎上,啟動并實施大中原戰略。
所謂大中原戰略,是指建業在以鄭州為中心、半徑500公里的大中原區域,該區域總面積69萬平方公里,涵蓋河南及周邊六省的61個省轄市、372個縣、3.3億人口。建業計劃用3年時間,直接服務客戶達到1000萬人,銷售額達到2500億。2021年銷售目標設定為1550億元。一切似乎都在按班級班推進中。
——2月8日,建業成立數智化工作領導小組,全面推進業務數智化轉型升級。
——3月4日,建業成立改革小組,統籌推進組織變革頂層規劃,實施管控模式、組織架構及權責體系改革。
——5月31日,中原建業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成為建業旗下繼建業地產、筑友智造科技、建業新生活之后的第四家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意味著建業集團各業態資本市場布局由點成鏈,完成了從投資、智造、服務、代建的全產業鏈打造。
——6月5日,芒種時節,“只有河南·戲劇幻城”盛大開城,填補了鄭州殿堂級文化品牌的缺失。2021年上半年,全集團實現銷售額626億元,同比增長14%;納稅額達到43.2億元,創歷史記錄。
7月20日,史上罕見的特大暴雨襲擊鄭州?!?.20”成為建業年度發展的轉折點。建業從實際出發,也出于頭部企業的責任,向政府反映受災情況,提出希望幫助催繳政府欠款等建議,但個別不懷好意者惡意操作,制造出所謂“救援信”風波。一段時間里,建業遭遇災情、疫情和輿情多重壓力和不利因素影響。河南省委省政府高瞻遠矚,站位全省發展大局,給予建業極大關懷、支持和幫助。多位省領導親自過問建業發展有關問題,省住建、財政、稅務、文旅、發改、金融、國資、工信等部門積極行動,幫助建業紓困解難。
危難時更顯英雄本色。建業各級指戰員不畏艱險,積極應對各種挑戰,努力化解各種矛盾,保證正常業務開展。
盡管困難重重,2021年,建業集團銷售額仍突破千億。建業地產銷售額601億,位列“2021中國房地產品牌價值TOP30”第17位;中原建業銷售面積632萬平方米,保持了全國行業前40強的地位,榮獲“2021中國房地產代建運營優秀企業”。建業新生活集團,穩列“2021中國物業服務上市公司綜合實力TOP10”。建業筑友集團建設多個項目榮獲“建筑工程質量標準化示范工地”稱號。更難得的是,建業依舊保持了貸款不逾期、稅款不拖欠、債券按期兌付等信用記錄。
(四)2022年以來,建業以“活著”為宗旨,上下同欲,咬牙堅持,經歷了生死考驗。
2022年,對所有企業和市場主體都是生死考驗。力爭“活著”,不要掉隊,成為建業高管們的共識。于是,一場又一場迎擊驚濤駭浪、進行自我救援的戰役,在老胡統領下,波瀾壯闊地有序展開了。
2022年1月25-27日,2月5-6日,建業分別在只有河南、天筑國際公寓召開高層閉門會議,對形勢和任務進行深度研判。
根據老胡提議,決定本著“權威、高效、科學、務實、創新、精簡、多勞多得、管理精細化、利潤最大化”九大原則,對組織架構再次進行重大改革,將集團現有的“集團-業務集團-大區-城市公司、項目”五級管理,調整為"集團-城市公司/專業公司項目公司"三級管理,配套出臺了《關于對建業企業文化進行總結和反思的決定》《關于公開遴選城市公司、項目公司、專業公司負責人的決定》《關于設立企業合伙人制度的決定》《關于設置建業集團功勛員工獎項的決定》《關于修訂退休年齡員工條件和手續的決定》《關于在企業內部設立創新創業孵化基金的決定》等文件,多管齊下推進架構調整和戰略瘦身。緊接著,對集團董事會架構及職能也做了必要調整。
這些重大調整,縮小了業務作戰單元,把決策權交給市場、交給客戶,為應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提高決策效能提供了強力支持和保障。
——2月14日,建業集團召開媒體懇談會,對近期建業組織架構調整、人員縮表及戰略經營等問題做公開說明。老胡在會上坦言,未來建業要“做少、做小、做好”,并且在此前提下,力爭“做精、做新、做快”??偟闹笇枷?,是少開賽道,不追求規模,注重內涵和質量。
——4月11日,建業集團與河南機場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簽約儀式現場,老胡表示,建業今后要吃三碗飯:一是吃品牌飯,二是吃手藝飯,三是吃勤奮飯。就是要靠30年培育的品牌、技術優勢,以及團隊的匠人精神、拼搏精神,求生存謀發展。
——8月15日,建業地產(00832.HK)發布公告,因受地產行業持續低迷、疫情致工程進度延緩、市場疲弱等因素影響,預期上半年錄得股東應占虧損50億~60億元。經營數據顯示,建業地產截至7月份,累計合同銷售額161.58億元,同比減少51.6%。
——9月,根據河南鐵建投入股建業地產集團、河南省文旅集團入股建業文旅的新情況,依據有關規定和市場規則,建業四個上市公司“二次獨立運營”,開啟了混合所有制企業應對復雜環境的新嘗試。
面對日益嚴峻的外部環境和每一天都可能暴雷的危機,建業人沒有退縮。老胡親自坐鎮,分別組織了“夏季會戰”“秋季保衛戰”“冬季攻堅戰”,不放過一個市場機會,努力抗爭自救。建業地產集團的資金報告,由月報變為周報、由周報變為日報,高管們時刻關注,適時調整。積極發揮周度作戰指揮會議的功能和作用,老胡每會必到,每會必講話,以“奔七”的年齡,與年輕的指戰員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在這一年里,作為區域龍頭房企,建業把按時還債、堅守信用底線作為核心任務,償還了多筆美元債和國內金融機構到期貸款,守住了河南房地產企業的信用底線。
進入2023年,老胡在一些場合強調建業要堅持"三條底線":一是不賴賬,二是不躺平,三是不居第二。
從“做少、做小、做好”進而“做精、做新、做快”的戰略調整,到確立吃口碑飯、手藝飯、勤奮飯“三碗飯”的發展理念,再到堅持“三條底線”的擔當與承諾,揭示了建業在行業重大變故下的生存之道、求生之路。
受多種不利因素影響,2022年建業地產經營指標也出現大幅下滑。據悉,2022年建業房地產銷售額430億元,較上年下降超過60%,但在河南市場仍高出第二名(銷售額139億元)2倍以上,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提高,充分折射出建業在行業非常時期堅守的意義和結出的碩果。
公開信息表明,在香港上市的60多家中概股地產企業,至今未躺平的只有6家,建業地產是其中之一。這意味著河南建業頂住了壓力,跑贏了大勢,也為未來進一步贏得市場和政策機遇,爭取更好更快的發展奠定了較為穩固的基礎。
(五)邁向第4個十年的建業,厲兵秣馬,集結突圍,留給人們無限的期許與遐想。
2023年的建業管理年會主題為“聚焦管理 集體突圍”。為什么聚焦“管理”,而不是“拓展”“升級”,這是立足當下的選擇,就是要刀刃向內,挖掘潛力,向管理要效益,要產出。為什么“集體”突圍,而不是各自為戰,分兵突圍,這是由建業的業態和組織模式決定的,建業各業務集團之間、各業態板塊之間、各城市公司之間,都是強關聯的,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必須守望相助,抱團突圍。
董事長胡葆森作年會開題報告。他首先帶領大家回顧梳理了過去三年建業經歷了什么。面對變化,全體建業人積極應戰,主動求變,凝練出了“不留退路就是最好的出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等優秀的團隊品質。老胡從意識之障、能力之障、傳統習慣之障三個方面,對集體突圍進行了詮釋,為指戰員指明了方向。老胡指出,全員上下要有憂患意識,不能有獨立突圍意識和攀比意識;要提升認知能力、行動能力、創新能力、超越自我的能力;要適時動態地調整傳統工作標準與方法、考核標準與方法、評價標準與方法、獎懲標準與方法。
副董事長王俊作交流分享。他認為,建業之所以要聚焦管理,是由現實情況決定的,就是市場不配合、資源不配合、自身管理問題突出等。因此,聚焦管理是建業當下唯一的選擇。如何聚焦管理,王俊認為,首先是態度,要用心,有責任感。其次是思路,要學會系統性思考,主動查漏補缺。最后是方法,要善用工具包,核心是標準的制定。對于集體突圍,王俊表示,首先要解決意識問題,其次要解決規則問題。
與會業務集團的高管們熱烈討論,爭相發言,集思廣益,獻計獻策,展現出時不我待、戰則必勝的信心、勇氣和姿態。
——地產集團提出,要打破傳統意識,創新工作方法。如打破現有項目定價邏輯及激勵體系,破除僅僅依靠打折去化推動項目銷售、回款的慣性思維;要突破傳統人工成本意識,提升城市公司、專業公司、管理團隊、員工想方設法推動指標達成的主觀能動性;要發揮集團內統一招標采購的集采優勢,探索降本新措施;要創新方式盤活監管資金,建立與即用回款指標關聯掛鉤的考核制度。
——中原建業集團提出,中原建業要實現商業代建到政府代建的轉變,成為中國全品類的代建綜合服務商。要把城市合伙人作為未來發展的基本盤,與各級政府部門、金融機構等情感維系的重要紐帶,成為企業利益的重要守護者和新拓展項目的重要增長極;要提升風險項目問題解決能力,提升產品管控能力,持續開展創新研究,完善合作伙伴的管理體系,實現政府代建從小到多的突破。
——建業新生活集團提出,新的一年將通過組織架構調整,實現扁平化管理、專家型總部、戰斗型一線的目標。組織架構實現扁平化,由五級變為三級。進一步聚焦做好物業基礎服務,確保做好做優基礎服務、夯實發展基本盤,做大做強增值服務、提高單位面積盈利能力。要著力創造客戶價值,持續提高客戶滿意度。要細化管理顆粒度,加強對一線業務的管控并更好賦能一線。
——建業筑友集團提出,要打造自身核心競爭力,實現高品質快速產品交付;要充分利用研發創新,深入研究市場和客戶,打造極具行業影響力的“爆品”。堅持以經營促信心,以信心帶動經營。夯實施工項目和PC項目基礎管理,狠抓現金流,確保經營安全。打通各類融資通道,平衡財務杠桿與現金流。發揮全產業鏈優勢,保持規模增長。實施精細化成本管控,做到降本提質增效。
目標已經明確,共識已經達成。2023年的建業,較之過往的三年,應對危機的信心更為堅定,變中求勝的思路更為系統,處置突發事件的經驗更為豐富,解決疑難問題的手段更為配套,積累的社會資源更為多元,團隊迎難而上的精神更為振奮。
2023年,房地產業的復蘇已成定局,苦熬三年堅守至今的建業人,一定能不負眾望,抓住一切可能的市場機遇和政策機遇,破冰前行,勇爭一流。
(六)建業三年抗疫突圍進行曲的有益啟示
1.建業三年抗疫突圍的實踐,證明了至暗時刻堅守的價值和意義。
三年來,建業克服重重困難,拒絕躺平,頑強堅守,守住了信譽,守住了30年的道德底線和安全底線,也守住了自己的未來。事實證明,只有堅守,才有未來。只有堅持下去,昨天的堅持才更有意義。權威人士透露,那些頂不住壓力賣掉物業還債的大牌房企,以及選擇主動躺平的房企,現在腸子都悔青了。因為市場無論怎么回暖,與他們都沒有關系了。1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聯合發布通知,篩選確定了100家河南省房地產行業省級白名單企業,并將進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在這個白名單里,有些知名企業的名字沒有出現,這不能不讓人扼腕嘆息。
2.建業三年抗疫突圍的實踐,證明了穩經濟先要穩企業的道理。
企業是社會的經濟細胞,企業不能正常生產經營,必然會危及社會。企業興,則經濟興;企業穩,則社會穩。三年防疫過程中,死掉的企業無以計數,造成的損失難以計算。由此想到,河南省委省政府早就提出,穩經濟先要穩房地產,穩房地產先要穩建業的思路,是符合邏輯的,完全正確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針對頭部房企出現的資產負債和經營風險,強調“有效防范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改善資產負債狀況”。這里的“頭部房企”主要是指民營房企,在中國房地產百強里曾占比接近七成,絕大多數深陷流動性和高負債危機。另據克爾瑞的數據,全國房企百強中,民企數量大幅減少,位居前10位的房企中民企只剩了2家。要發揮房地產業支柱產業作用,對他們中的“優質”者,即實力強、信譽好、管理規范的頭部房企,政府應當采取更為堅決的措施,予以支持和救助。
3.建業三年抗疫突圍的實踐,證明了企業信譽和品牌對應對危機至關重要。
建業成立30年來,踐行“根植中原 造福百姓”的核心價值觀和“追求卓越 堅忍圖成”的企業精神,堅持以“做中原城市化進程和社會全面進步的推動者”為企業定位,堅持和踐行“守信用、負責任,走正道、務正業、肯吃虧”的企業文化,堅持文化自信、戰略自信、品牌自信,努力培育產品自信和服務自信;崇尚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高度統一、物質追求和精神追求的高度統一、企業利益和員工利益的高度統一、戰略目標和執行過程的高度統一“四個高度統一”的偉大企業標準;堅守道德底線、法律底線、產品底線、服務底線、團結底線、契約底線“六個底線”。這些靠日積月累積淀起來的品牌“軟實力”,成了建業在應對行業流動性危機時刻的硬實力?;蛘哒f,建業用 30 年的耕耘、付出、堅守和貢獻,贏得了政府的信任和社會的尊重。建業的做法和經驗,值得其它企業借鑒仿效。
4.建業三年抗疫突圍的實踐,證明了優秀的企業家是社會最寶貴最稀缺的資源。
建業之所以能走到今天,與董事長胡葆森的引領、塑造、推動密不可分??梢哉f,三年來建業采取的所有重大應變思路和舉措,都源之老胡超出常人的站位、格局、洞察力和敏感性,以及善于思辨、勇于創新、長于謀劃的職業素養。這是建業人的幸運,也是河南房地產業的幸運。企業家是一種稀缺的社會資源,是經濟活動的重要主體,企業家精神是我們這個社會最缺乏的精神。2017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用36個字,對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提出要求,即弘揚企業家愛國敬業遵紀守法艱苦奮斗的精神、創新發展專注品質追求卓越的精神、履行責任敢于擔當服務社會的精神。要反思為什么現在不少企業家會封口、躺平或跑路。要真正尊重企業家,消除企業家顧慮,為企業家創業提供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的市場環境。
5.建業三年抗疫突圍的實踐,證明了民營企業的體制優勢是應對風險危機的利器。
三年來,建業根據市場和外部環境的變化,以及企業自身發展的實際需要,主動求變,不斷調整,保障了企業發展的張力、活力和競爭力。這與民營經濟的產權到位、決策自主、機制靈活有直接的關系,也與民營企業家對市場更敏感、對企業運營敢負責有直接關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針對社會上對我們是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不正確議論,必須亮明態度,毫不含糊?!薄耙獜闹贫群头缮习褜竺衿笃降葘Υ囊舐湎聛?,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各級領導干部要為民營企業解難題、辦實事,構建親清政商關系?!边@實際上說明,以前對一些“不正確議論”,是制止不力的,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并沒有“落下來”,說得多做得少。國運興衰看民企。到了該認真反思如何大力支持民營經濟更好發展的時候了。
6. 建業三年抗疫突圍的實踐,證明了營商環境是企業健康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一方面,河南省委省政府在建業最困難的時候,態度鮮明,施以援手,特別是提出“幫建業就是幫河南”的口號,令人振奮。這說明河南省最高領導有很高的政治站位、極強的大局意識、超凡的擔當精神,這也是河南良好營商環境和親情政商關系的生動寫照。另一方面,建業在爭取各類支持的過程中,還是遇到了許許多多的障礙和困難,溝通成本太高,政府與有關方面辦事效率太低。不敢擔當、不敢負責、相互扯皮的現象仍然較為嚴重。如在貸款項目申請審核中,存在審核難、批準難、到賬難的問題,實際得到的貨款遠遠不能滿足項目推進的需要。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在決策與執行落地之間,還有不少有形的和無形的環節與地帶。事實證明,政企關系是營商環境最要害的內容,這方面的問題和堵點,需要引起高度關注,并認真加以解決。
僅以此文,獻給三年來堅持堅守的建業將士,以及支持建業和所有企業度過難關的領導、專家和社會各界人士!
2023年1月31日
喻新安,河南洛陽人,經濟學博士、教授,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原院長,建業集團首席經濟學家。
在中國傳統木質建筑中,四根橫梁和八根柱子支撐著整個主體,因而也被視為最重要的建筑構件?!八牧喊酥庇纱顺蔀橐环N象征,人們常常用它來形容一件事的關鍵要素,抑或將其作為一種視角,近距離洞察一幢建筑的筋骨肉。
如果將現代企業比作建筑,那么企業的業務布局、戰略思維、財務指標等關鍵要素便是“四梁八柱”,這是企業的基本盤,更是企業的壓艙石。
兔年伊始,在一系列政策東風的加持下,地產行業迅速回暖迎來了自己的春季。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作為中部地區的明星企業,建業集團自然是外界關注的重點。
建業集團近況如何?新變局之下建業的核心競爭力又是什么?這些問題即便是讓老胡來回答,恐怕也很難用一兩句話說清楚。這個時候,不妨換個視角,從一組組數據中透視建業集團,從而更好地窺見建業集團的全貌。
將時鐘的指針回撥至2021年5月31日,隨著中原建業正式登陸港交所,建業資本拼圖全貌浮現,完成了從投資、智造,到服務、代建的全產業鏈打造。這是國內地產界率先在資本市場完成全產業鏈閉環的房企,四家上市公司也如同橫梁一般,將建業集團的綜合實力抬到了一個新的臺階。
在此基礎上,建業集團躬耕中原大地多年積累下來的8組數據,同樣為外界提供了一扇觀察建業近況的窗口。
No.1——30年/120城
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建業集團迎來了自己的三十歲生日,這也標志著建業已經在河南躬耕了三十個年頭。目前建業產品覆蓋了超120座城池,在河南省、市、縣、鎮、村五級市場,都有建業的身影。
不少人認為是建業的成功得益于搭上了河南城鎮化浪潮的快車,這只是硬幣的一面。建業自1992年成立之初,始終以“做中原城市化進程和社會全面進步的推動者”為企業定位,以“讓河南人民都住上好房子”“讓河南人民都過上好生活”為愿景,30年和120城不僅僅是一張成績單,更是建業主動擔當融入河南發展的態度與擔當。
正如當初地產行業面臨寒冬,建業地產能夠成為第一個迎接國資進駐的企業那樣,“建業做的事情,大家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p>
No.2——3200億
“河南王”的稱號不僅僅體現在建業在本地市場的占有率上,從投資角度來看,建業在這片土地上傾注的熱情與耐心亦穩居前列。
近年來,建業在地產、物管、商業、旅游、農業、教育、金融、酒店、科技、足球、文旅、智造等13個領域齊頭并進,累計投資3200億元打造的大幸福生態系統已經形成良好的閉環。這不僅能讓建業集團統籌兼顧已有的產業規模、競爭態勢和未來發展空間等因素,還有助于進一步提升企業資源利用率,以便更好地迎接春天。
No.3——522億
“建業集團創立至今31年,一直保持著在金融機構的零拖欠記錄和稅務部門的零偷逃記錄?!边@是老胡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數據顯示,建業集團納稅額連續多年位列河南民企首位,累計納稅522億元。
信用是一把金鑰匙,特殊時期尤其如此。2022年8月8日,建業地產公告稱,公司已全數償還2022年到期的5億美元6.875%優先票據。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建業地產如期償還到期美元債,無論對企業自身商譽還是房企美元債市場,都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這既體現了建業的理念傳承也展現了建業自身的發展韌性。
No.4——75.7萬套
“每賣出8套房子,就有一套來自建業?!比绻f這是一種相對籠統的說法,那么累計開發商品房75.7萬套,建業產品遍布河南大地則更為直觀。
從建業成立迄今,金水花園、森林半島、建業置地廣場、聯盟新城、建業天筑、藍海鄭風、J18等一系列迭代產品,凸顯了這家企業在產品質量上孜孜不倦的追求,也展現了一家企業旺盛的生命力。
No.5——7.5萬套
2022年是極其不平凡的一年,“房子能如約交付嗎?”成為大家最牽掛的問題。數據顯示,2022年,建業共計交付166個批次、74756套房,交付面積達1099.89萬㎡。
一連串數字背后,是建業對“保交樓、穩民生”的貫徹執行,也從側面反映了這支團隊的執行力和抗壓能力,什么樣的企業才算“守信用、負責任、走正道、務正業、肯吃虧”?艱難時不拋棄、不放棄正是建業的底色之一。
No.6——800萬人
2015年,在房地產進入“白銀時代”的關口,建業開啟了新藍海戰略轉型,宣告從房地產開發商向新型生活方式服務商轉型,由“開發”主戰場轉至“服務”主戰場。
目前建業已經從社區服務邁向城市服務,服務項目855個,服務人群800萬。這種毅然決然地轉型,來源于建業對政策風口敏銳的洞察,也為建業的未來擴展了無限可能,正所謂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想要行穩致遠每一步都很關鍵。
No.7——1912項
2012年7月,筑友集團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揭牌,這是筑友科技發展歷程上的重要里程碑。據統計,筑友智造科于2022年上半年新增4項自主研發的裝配式技術專利,截至2022年6月30日,累計專利達到1912項,持續領跑行業。
自2019年加入建業集團以后,筑友集團錨定嶄新的“家智造”戰略和“智慧建筑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的企業定位,快速理清發展思路,明確了差異化競爭優勢,好風須借力,有了集團港灣的加持,筑友在裝配式建筑領域揚帆遠航,成為建業硬實力的又一補強。
No.8——28年
雖然河南建業足球俱樂部已經于2021年初正式更名,但在萬千球迷看來,建業一直都在,未來也一定會在。
老胡曾說,二十多年的建業足球,對球迷是一個精神寄托;在競技場上展現的是當代河南人的精神風貌:堅毅、厚重、大氣、執著、不屈,對于在省外、國外的河南人來講,是情系家鄉的紐帶。對建業人來講,是檢驗精神品格的試金石。
歲月不言,建業亦不必多語,唯有一連串數字便是最好的答案。
(賈永標,大河財立方記者)
王志綱老師是中國著名戰略咨詢專家,智綱智庫(王志綱工作室)創始人。中國本土戰略咨詢的開創者和領軍人物,對中國社會經濟有重大影響的民間學者與意見領袖,企業家與地方政府的智囊。
過去的兩年來,因對建業深厚的認同與關切,王老師及其團隊多次來訪建業,并與胡葆森董事長成為無話不談的好友。站在年度之交,王志綱老師發出重磅文章,既為未來發展指明方向,亦為民營經濟張目。此文經王志綱老師授權刊發,有刪節。
站在歲末年初,回顧即將過去的2022壬寅年,令人感慨萬千。這是極為難忘的一年,也是極為難過的一年。
整整一年,我們都在與疫情的纏斗中度過——就在短短的一個多月前,上億人還在被靜默管控,周而復始的核酸、封控是大半個中國的常態;然而,隨著疫情防控“新十條”措施火速落地,并宣布新冠“乙類乙管”,放松入境條件。
最重要的標志——新冠肺炎更名,這個伴隨14億中國人整整三年的名字,隨著動態清零、核酸檢測、靜默管理、隔離管控,方艙、大白、密接、免費治療,新冠入境檢測等等,徹底成為了歷史的塵埃。無數喜怒哀樂,也都將隨風而逝。
這一年間,我見證了太多的悲觀和怨氣。企業家群體的主要情緒,從不知道將向何處去的迷茫,變成了深沉的絕望。
與此同時,世界歷史也可能會把2022年人類狀況視為“自二戰以來最艱難的一年”:國際形勢面臨新冠疫情、烏克蘭危機、能源危機、糧食危機、氣候變化“五難并行”。全球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通脹攀升、激進加息等“五重壓力”。這一切恐怕還不是最壞,多家國際機構做出2023年世界經濟還將繼續下行的預測。
走出世紀災疫陰霾的中國,也正站在新的轉折點之上。
近日,一系列重磅文件和關鍵會議密集涌現,比如12月23日公布的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又或是此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明確提出了2023年要把穩經濟擺在優先的位置。重磅經濟信號的接連釋放,也為未來的走勢帶來無限遐想。
新的一年,究竟該干什么?怎么干?我認為,中國傳統哲學講究否極泰來,在一片唱衰之聲中,熹微的曙光已然出現,破局的秘鑰,就隱藏在“中國式現代化”這六個字里面。
1、五百年來誰著史
想要讀懂“中國式現代化”,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現代化。
當我們談論當下或者未來的變局時,任何就事論事的方式都是說不清問題的,回答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以古為鑒”,從歷史的維度來看這場變局,或許會清晰很多。
現代化是一個時間觀念,但又不全是。
在古代,無論中外,人們感知到的時間是不斷在循環的。許多自然經驗都和人們的這種感受相吻合,比如日復一日的太陽升起又落下,年復一年的四季輪回,王朝治亂承平的更替……在這樣循環往復的時間觀中,不可能誕生現代化的種子。
到了文藝復興,特別是在啟蒙時代和工業革命之后,西方社會發生了劇烈變動,“循環歷史觀”被顛覆。當下不再是以往的延續和重復,而是前所未有的劇變。
從歷史的視角來看,現代的變革是西方中世紀之后一系列重要的歷史事件導致的,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包括:文藝復興、發現新大陸、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啟蒙運動、工業革命、美國獨立和法國大革命等。這些都是載入史冊的社會實踐運動,具有鮮明的變革特征。
這一系列變革的底層推動力,是生產力水平的提高。
馬克思說:"一個民族的生產力發展的水平,最明顯地表現在該民族分工的發展程度上。"馬氏所說的"分工"標志,就是看這個國家是否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是否實現了工業化。工業化,在當今世人眼里似乎是唯一通向富裕和幸福的路徑??梢哉f,工業化是現代化的核心特征。
除了時間的范疇外,現代化同樣有著空間上的意涵。全球化是現代化的前提,沒有全球化,就談不上現代化。
古代中國有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康乾盛世這些高光時刻,但最多只能叫做昌明富庶、國泰民安,而不能叫現代化。因為沒有全球化這個橫向指標,現代化無從談起。
在橫向打通的情況下,誰是領跑者、領先者,誰能輻射、服務、覆蓋其他的國家和民族,誰是這個時代的游戲規則的制定者和解說者、時代的火車頭,誰才是現代化的代言人。
因此,自16世紀初,西歐國家開創“大航海時代”以來,全球化的動力均來自于西方文明?;仡櫖F代化史上西班牙、英國、美國三代霸主的成敗得失,其成功并不是所謂民主的勝利,更不是文明的勝利,而是基于實力的勝利。掀開溫情脈脈的面紗,才能看到累累白骨之上的殘酷真相。
從殖民地到跨國公司,遍布全球的剝削和掠奪才是其本質。把其他民族和文明當做原料,投入到隆隆的蒸汽機中,成就了列強的原始積累,支撐了他們的現代化的偉業和文明的生活。
在這樣的歷史畫卷中,作為新興大國的中國,想要實現現代化,必須要走出一條新路來。
2、中國式現代化的前世今生
橫向對比,中國式現代化究竟有哪些不同?
第一,殖民掠奪的時代已經遠去,中國式現代化一定不是通過殖民化戰爭掠奪,也不靠窮兵黷武,拉一個打一個,而是用和平的方式最終實現雙贏,這就是中國人一直講的王道。
其次,歷史地看,18世紀前荷蘭、葡萄牙、西班牙等國崛起時,人口僅百萬級,充其量是當下中國一個“縣”的崛起;19世紀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崛起時,人口僅千萬級,充其量是當下中國一個“市”的崛起;20世紀美國、蘇聯、日本等國崛起,人口是億級,充其量像是當下中國一個“省”的崛起。
但中國的崛起,是十億級的整體躍升,其影響“噸量”,相較于過去,無異于原子彈與炸藥之別。而且千百年來“家天下”的文化傳統,要求中國在崛起過程中,絕不能出現過大的分化和撕裂,由此帶來的治理難度也是前所未有的。
其三,現代化的基礎是工業化和全球化。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業國。農業長期是我國經濟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自給自足式的小農經濟深刻地刻入中華民族的血脈中。中國想要從農耕文明的集大成者跨入現代化,其難度之大,甚至不是一代人所能夠完成的。
回溯中國現代化的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成三個階段。從1840年-1949年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再到1949-1978年間“山溝里的馬列主義”;直到1978年開啟“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隨著鄧小平再度登上歷史舞臺,敏銳地把握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通過堅定不移地改革開放,趕上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全球化浪潮,讓中國搭上了現代化的快車。
關于改革開放的研究已經車載斗量,我自己也曾寫過《鄧公的遺產》,這里不再贅述,只想說兩個小細節。
1978年10月22日,鄧小平第一次訪問日本,乘坐時速210公里、有著銀色子彈頭車頭的日本 “光號” 新干線。這一年,全世界只有兩條高速鐵路,都在日本。坐在高鐵中,小平同志意味深長地說:“我就感覺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們現在正合適坐這樣的車?!?/p>
作為老一代革命家,這次訪日對鄧小平刺激很大,他清晰地看到,我們已經落伍了,落伍得太厲害了。他看到昔日宿敵已經把中國甩得遠遠的。因此,他說要快,一定要快。
第二個細節,則是92年南巡,在深圳到珠海的船上,88歲高齡的小平反復地強調快,不搞社會主義,不搞市場經濟,死路一條,他說我們的發展速度,應該要比西方還要快,才有未來。
從1978到1992,橫跨十五年的兩個“快”字,勾勒起一幅宏偉現代化圖景。農民擺脫了土地的束縛,工業化浪潮在古老的神州大地上奔涌,一座座氣勢恢弘、神情冷漠的工業廠房隆隆而起,無數人迎來命運的大轉折。以和平方式飛速崛起的中國,其意義與價值,怎么評估都不為過。
回顧這一歷史階段,最大的理論突破,在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該理論的提出,其實質在于:要舉社會主義的旗幟,又要擺脫傳統社會主義原則的約束。在“社會主義”前面加上“有中國特色”幾個字,就可以突破傳統意識形態的諸多框框。
思想禁區突破之后,三個代表也好,科學發展觀也罷,一切都要圍繞“發展就是硬道理”,保證經濟的高速度發展,人民得到實惠,這才是最大的政治。
思想禁區突破之后,方使“現代化”不再是某一個偉人擘畫的藍圖,而是億萬中國人的事業,是被壓抑多年的人性遇到噴涌的時代機會,終于得到極大地釋放。從此,一條條中國人向著富裕、向著強盛的路,從海濱、從田野、從街衢、從鬧市延伸開來......
前日之因,今日之果,如今我們看到的參天大樹,比如華為、騰訊、乃至比亞迪、福耀等等,大多是二十年前乃至三十年前播撒下的種子。這也就是為什么人們懷念江澤民的原因,他主政時期的寬松氛圍,和以“三個代表”為核心的包容性,消解了諸多源自意識形態領域的復雜爭議,使得改革的源頭活水得以持續流淌。
至此,中國式現代化已然走完了三個階段,走出了一套既非歐美,也非蘇聯的第三條道路,重新回到了世界強國之林,甚至直接形成中美正面相對的大格局。從更深層面而言,這也是陸權大國與海權大國間的又一次碰撞。
當然,這條現代化之路從來不是一路凱歌。關于當今中國之國情,我常做一個比喻:“一條巨大的中國龍,在不同時態中舞動:龍頭已經進入信息化、智能化的時代,龍身在工業經濟的浪潮中翻騰,而龍尾還深深地扎在農業文明的泥土之中?!?/p>
巨龍翻身,風起云涌,三種文明同時升騰、激蕩。而用四十年走完西方百年進程,使得中國出現了巨大的撕裂,龍頭站的一批人是中國,龍尾埋在土里的同樣是中國,由此產生巨大的身份危機。
當一代人貫穿了整個時代的發展脈絡,他要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這是值得所有人深思的問題。
3、大疫之后再出發
這種聲勢氛圍,仿佛春天解凍一樣,把這一年以來所積累起來的冰雪化為春水。但我認為,即使政策已經放開,也并不意味著戰疫體制就能夠迅速轉向,其原因大致有三:
其一,疫情不會因放開就結束,而是轉向大規模擴散,尚有再度爆發大規模公共衛生事件的可能;其二,整套抗疫體制形成了對應的利益集團以及強大的慣性,難以退出;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市場信心的消失,尤其是企業家主體的信心減退,這不是喊幾句口號、落實幾個政策、站幾次臺就能復蘇的,也不是靠一些刻意營造的氛圍可以鼓舞的。
防疫政策已經轉向,熬過放開后的混亂周期,人們最終會學會和疫情共存。信心才是最關鍵的那張牌。
現在的一大問題,在于“管”的太多,而“服務”的太少。很多政策的出發點都是好的,但是高密度、高強度地強力管控,帶來了巨大的合成謬誤。
在這里,我想舉一個珠三角的例子。疫情三年,盡管行路難,我還是堅持全國到處考察和調研。相對比之下,珠三角的疫情管控水平毫無疑問是最高的,對經濟發展的保護決心也是最大的。越往內陸走,官僚主義越發盛行,極左之風越刮越大,一刀切的現象越發觸目驚心。
察其原因,也很簡單,并非珠三角的官員水平明顯高出同僚,更不是某個人良心發現,而是市場規律的浸潤已經深入人心。
作為過來人,我再清楚不過。珠三角的生成史,就像是當年充滿著野心、欲望、混亂的美國西部,向所有希望改變命運的人打開大門,提供了一個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的大舞臺。
珠三角并不完美,也不是偉光正,而是上帝釋放了“魔鬼”,人性在這塊土地上得到了充分的張揚與釋放,無數充滿活力與欲望,希望改變命運、生命力極其旺盛的年輕人,像潮水一樣涌來,魚龍混雜、大浪淘沙,最終“魔鬼”創造出了天堂。珠三角的前世今生,對于未來的現代化探索,有幾個重要的啟示:
一、現代化不是白璧無瑕,而是從一片混沌中闖出來的?!帮嬍衬信?人之大欲存焉”。如果我們都要求每個人都成為圣人,只能產生口是心非的兩面人,承認都是俗人,大私才可能造就大公。
二、現代化不是誰恩賜的,更不是誰封賞的,而是每個人拼搏出來的。讓個體成為自由的人而非快樂的豬,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前提。
三、中國式現代化并非一條鋪滿鮮花的坦途,而是一條坎坷不平的山路。盡管這是一條艱難曲折的路,卻是不容我們回避的歷史選擇。
4、三新改變中國未來
當“拼經濟”成為2023年的核心任務,未來的機會在哪里?
這幾年,我堅持在大江南北四處奔走,深刻感受到當前時代正在呈現出非常重要的結構性變化,我把它概括總結為“三新”。這“三新”將主導中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大勢,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幾大破題點,在群雄逐鹿的激烈競爭中,得“三新”者,將得天下。
第一“新”,是新基建。不同于舊基建,新基建是以新發展為理念,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它包含了當下最為熱門的5G、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多個前沿技術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是支撐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中國新基建的時代背景,正在發生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全世界已經經歷了3次工業革命,每次工業革命,不管是機械化——蒸汽機的革命,還是電氣化——內燃機的革命,還是信息化——信息高速公路計算機的革命,都是大國興衰的標志性節點。
現在的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數字化綜合平臺智能化的革命,中國不僅參與,還能在部分領域起到引領作用。
第二“新”,是新能源,指的是在國家“雙碳戰略”的大背景下,圍繞太陽能、風能、氫能、核能等一系列清潔能源的開發和利用。
而就當前的新能源產業而言,兩個非常成熟的產業鏈和應用場景,莫過于太陽能光伏產業和新能源汽車產業。
這里講個故事,我有一個學生,十年前曾是經營汽車?S店的老板。暌違多年,他近日來拜訪我。聊天中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
這位仁兄大學讀的汽車專業,日后也從事汽車行業。多年浸淫的行業經歷,讓他堅定看衰中國在汽車賽道的發展空間。
在他看來,德國的汽車體現的是德國上百年的工匠精神,從材料、精密加工到發動機等核心部件,中國與之差距極大;英國作為工業文明的肇始之地,雖然比不過德國,但在紳士精神的熏陶下,也形成了英式汽車文化,比如勞斯萊斯等。再比如意大利,松松垮垮,熱愛生活,盛產浪漫的藝術家,所以產生了蘭博基尼,有藝術氣息;后來日本人接棒,靠著嚴謹,一生懸命的精神,經過幾十年的模仿學習趕超,形成了極富性價比的日系車;相較之下,美國縱然從精品上沒法跟這幾個國家比,但平價汽車做的風生水起,也成為一大經濟支柱產業。
相較之下,中國一來發展時間短,二來行業技術積累差距極大,所以他一直持悲觀態度。
沒有想到,短短10年間,中國汽車快速崛起,原來是賽道變了,智能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的出現,讓汽車行業發生了顛覆性變化。
中國把握住了這個歷史性的機會,不是彎道超車,而是換道超車,現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經穩居世界第一。比亞迪月出貨量高達16萬臺,各類造車新勢力層出不窮,這是他這個老汽車人始料未及的。
而據他說,這種換道超車,正在廣泛體現在幾乎所有的賽道上。
第三個“新”,指的是新生活。人們對于新生活方式的體驗和追求,是從賣平臺到賣內容,從賣服務到賣生活的深刻轉型。
人們到一個地方去,絕不僅僅滿足于拍照打卡,休閑放松,更多的是對當地自然風光、飲食風物、風土人情的全方位感受,去真正融入當地生活。市井煙火、人間風味是新生活,田園牧歌、江上漁樵是新生活,時尚潮流、科技體驗也是新生活。民營企業在做服務、做生活上有著天然的敏感性,在新生活領域,將會大有可為。
5、國運興衰看民企
2023新年伊始,我受邀前往佛山南海,舉辦民營企業家座談會。在演講的最后,我提出了核心觀點——國運興衰看民企。
這句話乍一聽好像不合時宜。畢竟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大國企時代,“做大做強做優國企”已經成為了時代的主流。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做強國企是有一定歷史必然性的。一方面,與民營企業相比,國有企業抗風險能力更強,也更為可控。國企央企所承擔的使命和價值,不是單純的經濟功能,它是一股國家可以迅速調配、不計成本的龐大力量。
但令很多企業家不安的是,做強國企的同時,民營企業的弱勢地位卻愈發凸顯。很多原本應該充分發揮市場競爭性的領域,項目方為了強調“政治正確”,往往存在偏袒國企的現象,甚至形成了自上而下普遍的潛規則。這樣一來,市場公平被破壞,創新能力和經濟發展的內生性動力被削弱,企業家心灰意冷。
佛山演講后,很多企業家和我私下交流,都表示在過去一年中曾萌生退意,或準備移民,或開始躺平,或帶槍投靠國企,總之一句話“不想玩了”。聽了我的演講,才認真考慮繼續干下去的可能性。
作為民營經濟的大本營,佛山尚且如此,那些陽光照耀不到的地方,黑暗究竟有多么深邃,可想而知。
知識分子的良知和歷史使命告訴我,為民營經濟鼓與呼,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刻。
當然,“國運興衰看民企”并不是說國運的興衰系于民企一身,而是說如何對待民營經濟,是國運興衰的觀測點、分水嶺和試金石。
為什么這么講?
第一,民企本身就是實事求是的產物。自改革開放以來,如何看待民營經濟,是時代發展的一條總線索。盡管經歷波瀾起伏,左沖右突,但總體而言,民營經濟地位不斷提高,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不斷擴大。
從改革之初只強調發展商品經濟,到80年代中期明確提出改革要以“市場取向”,到90年代初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真正提出,中國走上了市場經濟的不歸路,民營經濟從邊角料變成了舞臺的主角。
第二,民企從草根到參天大樹,對中國的崛起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國過去的輝煌,奠定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民營企業。今天的民營企業,已經形成了蔚為壯觀的生態叢林,其中有像華為、寧德時代、騰訊這樣的參天大樹,有像大疆、??低曔@樣茁壯成長的喬木,也有無數默默耕耘的小草。
他們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這是改革開放四十多年最重要的資產。
第三,無論工業化還是全球化,民企都是中堅力量。民企的活力、創造性、機制優勢和主人翁意識將發揮重要作用。
君不見,中興面對美國的制裁一觸即潰,華為則成了中美博弈中屹立不倒的上甘嶺。拋開民營企業,中國式現代化也好,共同富裕也罷,都不過是空中樓閣。
令人可喜的是,自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后,保護民營經濟的輿論聲浪開始復蘇,支持力度明顯加大,足以說明這一問題同樣受到最高層的重視。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正如天地之間的四季輪轉,經濟周期中的復蘇、繁榮、衰退、蕭條,也是如春夏秋冬一般是顛撲不破的普遍規律。
撇開社會制度不言,一部市場經濟史,其實就是市場經濟國家企圖應用各種理念和手段,延滯、減緩周期性危機帶來沖擊的歷史。這一點,從凱恩斯主義到新自由主義,概莫如是。
但要知道,任何一個選擇了市場經濟制度的經濟體,都不能自外于這種周期律,沒有誰能夠獨享老天垂愛。越是艱難的時刻,越要依賴草根的力量,越要釋放民間的活力和創造力。這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我堅信,王道也好,霸道也好,終將順從于天道。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一切逆流都是插曲,長江黃河終究不會倒流。當狂妄、無知和威權取代了理性、常識和規律的時候,時間將會說明一切。
2023春回大地,各行各業在凜冬蟄伏之后,迎來了久違的春的消息。對于建業來說,2023開端可以用一個字“火”來形容,項目案場人流涌動,文旅小鎮眾眾眾人,新開街市鑼鼓喧天,記憶中的河南老家又回來了!
實探火爆銷售背后
民權建業瓏府:“工程是營銷最大的底氣”
首月開年熱銷186套,單日最高客流59組,單日最高成交27套。
依據對返鄉市場的精準研判及對項目價值的高度自信,團隊鼓足干勁迎接“返鄉置業潮”。下鄉鎮、掛條幅、貼海報;送年禮、維客戶、重體驗……案場春節不打烊、憑借高品質服務收獲了全城好感。歸根結底,工程是建業瓏府在營銷上最大的底氣,氣勢恢宏的府院大門彰顯了建業瓏府的頂級形象;安全文明的示范工地,樹立了安心置業的工程形象;規范嚴苛的施工工藝,打造了銷售團隊的產品自信……為配合營銷搶占市場,工程部同事克服重重困難,從景觀示范區到精裝樣板房,用嚴苛的產品力刷新了民權人民購房標準,用精細品質贏得了市場的青睞。
周口建業·濱河院子:“深入拓客+創新營銷”
首月勁銷158套,銷售簽約1.2億元。
春節前,團隊用5天時間,針對周邊6個鄉鎮進行了深入拓客,覆蓋近10萬人,為后期的到訪和成交做了強有力的鋪墊。同時,創新營銷思路,主動開拓線上多渠道營銷,靈活利用抖音、小紅書等多渠道對項目客群進行有效覆蓋。為確保任務達成,春節期間大家全員放棄陪伴家人的機會,如數到崗,以單月158套、單日最高20套的好成績,熱領淮陽!
商丘建業濱河新筑上郡:“獲客之爭和轉化之戰雙發驅動”
月度來訪500余組,成交201套,平均每天成交7套!
已進入平銷期的商丘建業濱河新筑項目,制勝關鍵就是“搶抓春節檔”。月初召開“百套風暴”動員會,明確目標,責任到人,強抓執行;團隊內廣開言路,讓聽到炮聲的人呼喚炮火??蛻魝€性問題白天逐一跟盯解決,共性問題晚上統一拿來分析。各崗位合理訴求迅速反應,快速決策,事不過夜。
結合返鄉客戶屬性及心理,項目提前進行了全方位的新春場景布置,營造回家過年、返鄉置業的喜慶和熱鬧氛圍……活動期間,項目案場熱銷氛圍濃厚,有效為案場導流,實實在在助力了銷售。
新年交新房,歡迎業主回家!
元旦假期前后,全省多個建業項目盛大交付,萬名業主新年收新房、雙喜臨門!一個個溫暖的家,一份份承諾的兌現,是獻給業主最好的新年禮物,建業人將持續“家”速度,讓更多等待變成美好的相遇。
省長王凱一行調研電影小鎮并看望慰問一線工作人員
1月20日,省長王凱到河南電力調度控制中心、鄭州東站、鄭東新區蓮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建業電影小鎮等地調研鄭州春節期間城市運行情況,看望慰問一線工作人員。在電影小鎮,王凱實地了解文旅市場恢復和游客流量等情況,對近年來建業在振興河南文旅文創產業方面的探索和努力給予肯定,并對未來發展提出要求。他指出,要創新消費場景,豐富消費載體,在全面促進消費復蘇上走在前、作示范。要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強化人員值守和設備維護,確保安全運營。并強調,中原文化內涵豐富、河南故事絢麗多彩,鄭州市和省有關部門要深化文旅融合發展,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以優質項目為依托,積極招商引資,強化產業配套,培養專業人才,塑造獨特品牌,努力建設國內乃至國際有影響力的文旅文創產業基地,為現代化河南建設增光添彩。
建業大食堂鄭州櫻桃溝店重啟歸來!
2021年7月20日一場特大暴雨之后,陪伴大家度過3年歡樂時光的鄭州建業足球小鎮、建業大食堂受傷了…時隔536天,經過努力復原,您的老朋友-建業大食堂(鄭州櫻桃溝店)元氣歸來啦!還是記憶中的小鎮,聽古戲樓上唱大戲、逛喜氣洋洋的大廟會、賞萬眾矚目的拋繡球、圍著熱氣騰騰的篝火晚會撒歡、看剪紙、糖人、面塑等老民俗里玩出新花樣、在琳瑯滿目的手工市集淘寶貝、在300多種傳統美食里解饞……建業大食堂(足球小鎮店)我們不見不散!
新年大吉!周口建業·關帝老街開街!
1月18日,建業·關帝老街火爆開街!周口市委副書記、市長吉建軍,建業集團董事長胡葆森,市委、市政府領導及市直有關部門,區委、區政府相關領導及區直有關部門、辦事處,合作伙伴、商戶代表共同出席開街儀式。這次開街是周口市與建業集團戰略合作的標志性成果。周口不缺文化,不缺資源,但缺好產品。所謂好產品,就是能夠貼著時代及人們消費水平提升的節奏、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項目。建業·關帝老街只是建業人在周口持續耕耘的一個階段性作品,期待未來能夠為城市貼上更多新的時代的名片。
鄭州建業能源花園項目舉行開工儀式
2023年1月7日上午,河南能源集團與建業集團攜手打造的建業能源花園項目舉行了開工儀式。河南能源集團董事長梁鐵山,建業集團董事長胡葆森等領導出席了本次活動,業主代表、雙方職工代表、參建單位代表等360余人,共同見證了這一時刻。
新年新氣象,奮進正當時。建業能源花園項目的開工,標志著建業集團與河南能源集團的合作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建業集團將攜手河南能源集團,合作共贏,為促進河南經濟發展創造新模式、貢獻新力量、譜寫新華章!
最近,兩個人工智能系統徹底火出了圈,成為許多網友熱議的焦點。一個是冷酷無情的“幕后主角”MOSS,一個是多才多藝的“全能網友”ChatGPT。
先來說說MOSS。今年春節檔,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熱映,電影中一個面試環節令人印象深刻。演員吳京飾演的劉培強面試空間站的航天員以獲取讓家人進入地下城避難的資格,面試他的不是人而是經過多重迭代、具備自我意識的人工智能系統MOSS(電影中也稱“550W”)。當一個紅點攝像頭對著劉培強輕輕一掃,他的家庭情況和艱難選擇,連同其妻子的生命剩余天數都算得一清二楚,甚至還為劉培強提供了所謂的“最佳選擇”。面試中,MOSS冷靜且尖銳的提問,理智而迅速的反應,一度讓劉培強情緒崩潰,觀眾也為他捏了一把汗。
而最近火熱的ChatGPT,是美國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OpenAI開發的一種全新聊天機器人模型,它能夠通過學習和理解人類的語言來進行對話,還能根據聊天的上下文進行互動,并協助人類完成一系列任務。這款AI語言模型,讓撰寫郵件、論文、腳本,制定商業提案,創作詩歌、故事,甚至敲代碼、檢查程序錯誤都變得易如反掌。
不少和ChatGPT“聊過天”的網友紛紛感嘆,“只有你想不到,沒有ChatGPT辦不成的”。上線僅僅2個月,ChatGPT的活躍用戶就突破一億。
ChatGPT真有那么靠譜嗎?
AI面試、AI聊天、AI繪畫······隨著AIGC(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生成內容)作為工具在工作生活中高效應用,難道面試官、作家、設計師······就要失業了嗎?我們應當秉持怎樣的態度看待這種技術革新?
帶著這些疑問和好奇,我們也來會一會這位“全能網友”,看看它的答案是什么。
你真有那么靠譜嗎?
ChatGPT:作為一個機器學習模型,ChatGPT在培訓數據的范圍內,具有很高的準確率,但不能保證它的回答最終是100%正確。
聊天中,ChatGPT的“自我介紹”十分坦誠:能記住早些時候的對話,可以根據用戶的提示更正回答方向,但偶爾也會出錯,數據庫的實時性有待考量。
和ChatGPT聊天,可以直奔主題。當被問到一些嚴肅性話題和解決方案,ChatGPT的回答邏輯合理、用詞到位,雖然沒有提出老生常談之外的觀點,但清晰直觀且迅速的表達方式、反應過程令人拍案叫絕。
ChatGPT將繁瑣和耗時的任務進行自動化生產,人類被解放出來專注于更關鍵的任務。它還可以產生原創內容和想法,并幫助研究和開發新產品和服務。它的出色表現,對于希望使用AI能力而又不想要額外付出的企業和個人來說極具吸引力。然而在許多學者、創作者眼中,“ChatGPT很好玩,但它不是作者”,AIGC背后的學術擔憂、版權和著作問題等仍有許多爭議話題。
這些“啥都懂”的機器人引發思考?
電影《流浪地球2》中劉培強面對MOSS帶有試探性的靈魂發問
“人類能活下來嗎”?
“文明的命運取決于人類的選擇”
這是MOSS的回答。
無論是面對災難還是新技術的挑戰和沖擊,我們選擇什么樣的方案去應對,方向不同,結果則不同。當照相技術的普及給肖像畫家造成巨大壓力,有人選擇棄筆從影,有人選擇另起爐灶,有人則堅守繪畫的陣地。結果是各種藝術流派百花齊放,藝術市場得到空前發展。就像ChatGPT在回答中說的一樣,與其擔心工作被AI取代,不如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利用好新技術、新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畢竟,人工智能是人的延伸,社會真正的主角是你。
當然,技術革新離不開法律法規的約束,不能任由科學技術一路“狂飆”,守住倫理底線和法律底線,讓每一位創作者的心血受到保護,才能形成正向互動促進,推動人工智能的發展。
AIGC進入崛起期,中國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我們是受益者,是學習者。ChatGPT爆火,許多國內人工智能行業的從業者感到五味雜陳“心癢癢的”,從模型的規模到效果,中美技術上的差距還比較遠。相較于OpenAI在看不到前景和沒有明顯效果階段的大規模投入,我們更傾向于在技術出現突破后的快速追隨、迭代。我們已經擁有了革新技術的信念和決心,還需要再多一些探索未知、面對失敗的勇氣。
7日,百度公司正式官宣類ChatGPT項目“文心一言”(英文名ERNIE Bot)。百度數字人家族希加加、度曉曉、葉悠悠、林開開成為責任編輯。許多網友紛紛表示十分期待,“相信國內在這一領域會越做越好”。
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產業發展全體會議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介紹,2021年全球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3619億美元,中國占4041億元人民幣。從投融資規模來看,2021年全球人工智能產業投融資金額為714.7億美元,同比增長90.2%,中國為201.2億美元,同比增長40.4%。
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推動科技跨越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生產力整體躍升的驅動力量。國家對人工智能產業持續穩定的投入,我們更要有信心和底氣,成為其中的創造者,突破關鍵技術,搶占創新制高點,開拓更大的市場。
(消息來源:央視新聞)